我不算是打狗积极分子,但是在 Pump 和Axiom上面的项目还是有参与过一些。我们都知道一次内盘的发射背后需要燃烧将近20个Solana。今天就来看看这是怎么个事!
-
以前的狗都白打了
以前打狗,我们都知道先内盘,再发射。但是为啥要先内盘才能发射却鲜有人去研究底层的原因。
要把这件事交代清楚,得先说清 bonding curve 机制。
bonding curve 是传统 launchpad 使用的一种机制,用户购买 token 时支付 SOL,这些 SOL 积累在 curve 中。按照合约设置当市值累积到一个阈值时,就可以发射迁移到像 Raydium 这样的一些 Dex。
在传统的发射机制里,已经硬编码了大约20%的代币用作开发者奖励和未来的LP,按照10亿的代币设计,当 BondingProgress =100% 时就达到了迁移条件,发射计算公式如下:
-
发射底层机制的资金浪费
到达发射条件以后,现在市场总结下来一般的代币销售总额在 85 SOL左右。然后进入发射阶段。这个过程需要支付平台费用、迁移费用等各种手续费,然后还需要按照池子里面剩余的代币数添加对应的 LP,最后还会剩余约 16.5 左右的 SOL 直接燃烧以确保避免项目的Rug与项目流动性的提升。
根据统计,这种流动性浪费每年会让超过5亿美元的价值从市场中蒸发。
-
500M市场诞生的新机会
这几天大家都在预注册的 Sugar 就是一个悄悄的在革命的变革者。Sugar 的业务逻辑很简单,他们也是一个发射平台,只是在发射的时候没有资产燃烧,剩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分给用户,让交易者真正的获得福利。
也就是说,这个市场有5亿的机会!
Sugar 的核心创新在于pSOL机制,这是一个1:1锚定SOL的包装代币。当代币迁移发生时,原本会被销毁的20 SOL被永久锁定,同时铸造等量的pSOL来映射这部分价值。这样,85 SOL的投入不仅没有缩水到60多SOL,反而能够产出 100 多 SOL的等效价值。
在 Sugar 的技术设计上,pSOL始终保持与SOL的1:1可兑换性,确保用户可以随时转换回原生SOL。这种设计既保持了资产的流动性,又防止了价值的永久丢失。
目前 Sugar 的奖励设计里,这些多出来的资金 85% 将来通过抽奖分发给大家,15% 通过邀请分发。将来就是你通过 Sugar 交易越多,奖票越多,然后抽奖瓜分奖励的概率就越大。
-
这个Sugar甜不甜
Sugar 这一套逻辑目前在老外圈很热门,在中文市场大家都在注册但是讨论概念的不多。虽然目前从项目方到融资信息没有更多的暴漏,但是根据官方放出来的图透视频看整个产品链条已经做的非常完善。
前期参与都是限时邀请和注册的,但是这一类项目一旦产品力抗打,又真的能给用户带来额外的收益,未来火的概率非常大!
目前项目参与方法很简单,通过下面链接注册登记即可,等交易产品开放以后多交易即可。
注册链接:https://sugar.money/join/@promo